为普及天疱疮的基础知识和患者自我护理方法,为患者提供交流互助平台,12月26日下午,2018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第二届天疱疮病友会在我院门诊二楼藏区服务中心举行。
1992年毕业于英国史查克莱大学,获司法生物学博士学位,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月23日-25日,我院双聘院士、中国工程院程京院士带领团队在临床研究管理部的陪同下,深入临床一线,与消化内科、健康管理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肾脏内科等10余个临床科室的研究团队就临床研究项目整体解决方案、科研新技术进展、院士团队研究方向和特色技术进行了深入交流。
我院专家、各科室参会青年学者受益匪浅。在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38篇,他引4800余次。各科室不同亚专业方向专家分别展示了各自的研究特色,提出了团队在医学研究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得到了程京院士的亲自解答和重要建议。回国前他关于芯片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发表在1998年的Nature Biotechnology上,并以标题Lab on a chip成为该期封面故事,被当年Science评出的世界科技十大突破Biochip一项所引用。现任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在生物芯片的研究中有重要建树和创新。
此次院士团队到基层的科研合作交流模式深受临床科室和院士团队的认可,有利于提升我院临床医学研究能力,促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发展,持续开展这项活动将助力我院学科发展。回国后,他主持建立了国内急需的疾病预防、诊断和预后分子分型芯片技术体系,领导研制了基因、蛋白和细胞分析所需的多种生物芯片,实现了生物芯片所需全线配套仪器的国产化。活动现场发布了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18年10月、11月、12月月度人物,30名优秀个人和1个优秀团队入选。
医院党委张伟书记、李正赤常务副书记参加现场活动我院肝脏外科王文涛教授获评11月月度人物,并在活动现场接受表彰。医院党委张伟书记、李正赤常务副书记参加现场活动。目前,王文涛每周都要在门诊接待十几位从全国赶来求助的肝包虫病人,每年要完成上百台包虫病的根治手术,他和他的团队已经成功救治了五十余位晚期包虫病患者,术中多项原创手术技巧被全球广泛认可及应用,创造了诸多世界奇迹。
活动现场,张伟书记从国家卫健委副主任、党组成员王贺胜手中接过承办单位授旗,2019年4月,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走进医院现场交流活动第一场将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举办。其中严律南教授获评3月月度人物,EMT团队获评5月月度人物(团队),成翼娟教授获评7月月度人物,王文涛教授获评11月月度人物。
作为我院肝脏外科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文涛从医多年,始终心系四川藏区肝包虫病患者,每年多次到藏区手把手指导手术,为基层培养了多个包虫病手术团队。活动现场发布了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18年10月、11月、12月月度人物,30名优秀个人和1个优秀团队入选。2018年度,我院共成功当选四期中国好医生、好护士月度人物。2017年6月,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主办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推荐活动启动以来,全国共有187位医务工作者和优秀团队先后被推选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
1月14日下午,由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主办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走进国家卫生健康委现场交流活动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号楼报告厅举行他表示,2018年是收获的一年,2019则是挑战的一年,华西将重整行装再出发,继续坚持以专家为中心带动学科发展,希望各位高端人才不仅关注自身发展,更要带领团队团结协作、学科交叉,追求更好成绩。会议由刘伦旭副院长主持。1月14日中午,我院2019年首次大咖面对面高端人才沙龙在行政楼三会议室举行。
会上,各位教授专家建言献策,就医院在新技术新药应用的伦理方面批复速度、我院在细胞治疗(包括免疫细胞治疗、软骨细胞治疗)上的硬件差距、成果转化流程细则、如何让基础科研、国重生物治疗室给临床科室提供更多支持、发展更多合作等学科建设和医院发展问题提出了宝贵建议。李为民院长代表院党政班子感谢各位专家对医院的卓越贡献,并致以新春问候。
在家院党政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在岗正高二级教授、医院国字号人才、二级学会主委副主委专家参会在家院党政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在岗正高二级教授、医院国字号人才、二级学会主委副主委专家参会。
李为民院长代表院党政班子感谢各位专家对医院的卓越贡献,并致以新春问候。会上,各位教授专家建言献策,就医院在新技术新药应用的伦理方面批复速度、我院在细胞治疗(包括免疫细胞治疗、软骨细胞治疗)上的硬件差距、成果转化流程细则、如何让基础科研、国重生物治疗室给临床科室提供更多支持、发展更多合作等学科建设和医院发展问题提出了宝贵建议。会议由刘伦旭副院长主持。1月14日中午,我院2019年首次大咖面对面高端人才沙龙在行政楼三会议室举行。他表示,2018年是收获的一年,2019则是挑战的一年,华西将重整行装再出发,继续坚持以专家为中心带动学科发展,希望各位高端人才不仅关注自身发展,更要带领团队团结协作、学科交叉,追求更好成绩胸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内科、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室)、部(处)共60余人参加了在行政楼六会议室举行的学术讲座。
胸外科、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分别分析了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与瓶颈。张书记代表华西医院表达了对李明教授、崔学峰特聘研究员的欢迎,介绍了我院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及科研奖励等政策。
李明教授分享了其团队研究领域及希望未来与临床科研紧密结合的方向。随后,我院张伟书记、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章乐,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胸外科、国合办、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等科(室)、部(处)代表与李明教授、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崔学峰特聘研究员举行科研合作商讨会。
1月11日,应四川大学华西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邀请,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滑铁卢大学计算机学院李明教授访问我院。李明教授作了题为《新抗原,新医疗,新希望》的专题讲座,介绍了如何利用质谱仪技术,结合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有效发现肿瘤新抗原研发相关诊疗方法,并与参会人员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denovo肽段测序技术(DeepNovo-DIA)展开热烈讨论。
此次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了我院科研工作者与国外学者在肿瘤免疫、生物信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双方针对各自的优质资源、先进技术等优势进行了讨论并表达了合作意愿,为后期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张书记代表华西医院表达了对李明教授、崔学峰特聘研究员的欢迎,介绍了我院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及科研奖励等政策。胸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内科、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室)、部(处)共60余人参加了在行政楼六会议室举行的学术讲座。
1月11日,应四川大学华西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邀请,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滑铁卢大学计算机学院李明教授访问我院。随后,我院张伟书记、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章乐,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胸外科、国合办、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等科(室)、部(处)代表与李明教授、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崔学峰特聘研究员举行科研合作商讨会。
此次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了我院科研工作者与国外学者在肿瘤免疫、生物信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李明教授作了题为《新抗原,新医疗,新希望》的专题讲座,介绍了如何利用质谱仪技术,结合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有效发现肿瘤新抗原研发相关诊疗方法,并与参会人员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denovo肽段测序技术(DeepNovo-DIA)展开热烈讨论。
双方针对各自的优质资源、先进技术等优势进行了讨论并表达了合作意愿,为后期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李明教授分享了其团队研究领域及希望未来与临床科研紧密结合的方向。
胸外科、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分别分析了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与瓶颈课程分为BSTAT培训前评估,理论课程学习,手把手实操训练及结业考试四部分。为提高呼吸内镜领域临床医师基于临床病例的模拟实践操作水平,1月12日-13日,学院开展了为期2天的首届气管镜规范化培训课程。美国胸科医师协会(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简称CHEST) 成立至今已有83年的历史。
会后颁发了由美国CHEST协会官方授予的结业证书。协会通过其临床继续教育、培训课程及专科领域内优秀的教学师资,帮助专科一体化、规范化、同质化建设,提升临床医师实践操作能力。
由病理生理基础入手,以纤支镜所见图像为线索,将临床与影像,病理与图像结合,深入浅出,着重专科细节,课程培训中学员围绕病例展开了激烈讨论。课程内容从支气管及周围结构解剖、支气管镜相关麻醉、最大限度发挥X线-支气管相关性,扩展到支气管肺泡灌洗、刷片、活检,经支气管针吸活检、以及困难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并发症处理,气道异物取出。
通过培训前后评估比较,学员支气管镜操作技能及相关专业知识水平均有明显提高。此次培训课程保留了完整的CHEST Board Review美国胸科医师标准化规培,邀请美国芝加哥大学呼吸介入主任Dr. Kyle Hogarth及Chritine A. Alwahah技师、杜克大学呼吸介入主任Dr.George Cheng、Chest模拟培训及教育部主任Aleda Ealom现场授课。